生擒关羽,射伤黄忠,此人武功算是几流?最终结局如何? In 世界杯澳大利亚 @2025-09-26 02:16:39
吕蒙吕子明白衣渡江,顺利夺取了关羽的大后方。曹操方面又尽遣猛将,迎面痛击,逼
的
关羽不得不放弃荆州,抄小路向蜀地逃亡。
《三国演义》原文:“行至决石,……两下伏兵尽出……关公翻身落马,
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
。”
所以,
这个小人物是马忠吗?未必
,还要看一下黄忠的最后时刻。
为给二弟报仇,刘备倾西蜀之兵伐吴,老将军黄忠随驾出征。先在阵前刀斩史迹,后击退吴将潘璋。第二天,潘璋再次前来邀战,黄忠出阵,战不数合,潘璋拖刀便走。黄忠纵马追之。
原文写到:“忠急退时,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,一箭射中黄忠肩窝”。幸好有关兴和张苞赶到,才救出黄忠。但是
黄忠也因为中箭引来的并发症,当晚离世
。
马忠又出现了,还一箭射倒了黄忠,他一定就是那个“小人物”了!
实则不然,细观原文,马忠的两次出手,捡漏儿的性质非常大。那种情况下,换了谁都能行。
再品一下,可以发现:擒关羽,马忠是潘璋的部将,在潘璋的指挥下作战;伤黄忠,是潘璋假败,将黄忠引入绝境。由此看来,
潘璋才是那个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角色
。
两次战役中的优秀战术执行者
纵观《三国演义》全书,潘璋的表现并不起眼,很多人甚至不熟悉这个名字。但是,如果仔细来看,
潘璋的实际地位,并不比其他的东吴将领差多少
。
孙策死后,孙权登上东吴统治者的位置。这一时期,大量谋臣良将前来投奔,这其中就有潘璋。
和他同时来投的,还有吕蒙,陆逊,徐盛,丁奉,都是响当当的人物。这些人中,潘璋排在第四位
。
后来,潘璋多次带兵出战,和他同一级别的东吴将领包括甘宁,凌统,蒋钦,周泰这样的猛将。可以看出,
潘璋在吴军中的地位,远非马忠可比
。
潘璋不是主帅,大都督级的角色,算是一个
中高层军事干部,负责对上级的战略规划加以实施
。实际操作中,潘璋的任务完成度可以说是非常出色。
麦城之战中,潘璋作为阻击关羽的最后一道防线出战,在关羽必经的小路上布置了绊马索,成功擒拿关羽。困住黄忠之战,先激战于阵前,后又假败诱使黄忠入瓮。
优秀的战术执行能力充分体现了潘璋的价值
。
那么,潘璋的武力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又是什么水平呢?书中对潘璋的武力的描写着墨不多。最能体现潘璋武力值的情节出现在战黄忠那一段。
黄忠斩杀史迹后,“潘璋大怒,挥关公使的青龙刀,来战黄忠。交马数合,不分胜负。”后来才“料敌不过(黄忠),拨马便走。”
这段描写可以看出,潘璋
使得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,还可以在短时间内与黄忠这样级别的武将打个平手
,绝非有些人说的“三流武将”那么菜。
然而书中潘璋的结局挺戏剧化的
,猇亭之战后,潘璋和关兴投到了同一家民宿,被关兴所杀。首级被关兴带走,尸身被就地焚化,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。
没办法,《三国演义》奉蜀汉为正朔,主角自带光环。潘璋擒关羽,伤黄忠,自然得不到好下场。
真实历史上的潘璋
抛开民间的演绎,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潘璋是什么样的。
《三国志》中记载,潘璋是一个
作战勇猛的武将
,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,在合肥之战、追擒关羽、夷陵之战、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。
投奔孙权以后,潘璋从别部司马做起,
历任县长,郡守;军职从校尉累升至右将军;爵封溧阳侯
。这样的地位,都来自潘璋的赫赫军功。
合肥之战中,张辽率八百人出城偷袭,东吴诸将中陈武战死,宋谦、徐盛败走。身在后方的潘璋,亲手杀掉宋谦、徐盛军中逃兵,又重新带领吴兵继续与张辽作战,稳住了战局。
夷陵之战,潘璋作为东吴先锋,多次出战。在一次作战中,
斩杀了刘备的护军冯习
。护军大致相当于军队的总人事部长,绝对的高级军事将领。
作战上异常勇猛的潘璋,在生活上就不那么规矩了。潘璋嗜酒如命,这个爱好尚可接受。
最大的问题是
潘璋生活作风奢侈,为人贪恋财物
。为了搜刮钱财,甚至劫杀将士来获得财物。这样做就有点出格了。
潘璋多次被举报弹劾,吴主孙权念在他的功劳,都没有追究。后来,
潘璋因病离世,算是得了善终
。
结语
演义中的潘璋和历史上的潘璋性格相似,战功相仿,结局却大为不同。反映出
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和民间形象之间的巨大差异
。演义中的潘璋毫不起眼,但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小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