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花江水系鱼类品种 In 世界杯晋级规则 @2025-09-27 02:52:53
松花江水系鱼类品种
2019-6-7 文·图 安基强
“松花江的三花五罗、十八子、七十二杂鱼”这种叫法属于误传,因为分布在松花江有据可查的鱼类品种共计60多种,尚没达到“三花五罗、十八子、七十二杂鱼”
的总数目——98种。若称“黑龙江(黑龙江省境内水域)的三花五罗、十八子、七十二杂鱼”比较接近事实——黑龙江水域记录在册的淡水鱼类共计103种。
三花
鳌花(学名鳜鱼,地方名鳌花)、鳊花(学名长春鳊,地方名鳊花)、鲫花(学名花‘鱼骨’hua,地方名鲫花、吉勾鱼、花吉勾),“三花”计3种。
五罗
哲罗(学名哲罗鱼,地方名哲罗)、法罗(学名三角鲂,地方名法罗)、雅罗(学名雅罗鱼,地方名华子鱼)五罗中的胡罗、铜罗尚没有鱼类资料的文字记载,“五罗”计3种。
有人说,葫芦子就是胡罗,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,大鳍刺鳑鲏(当地泛称葫芦子)应该是胡罗了,因为它在“葫芦子”之中个头最大,身长可达17厘米,目前尚未钓到实体鱼。
附图:
大鳍刺鳑鲏(文献截图)
葫芦子(学名黑龙江鳑鲏)
也有人说铜罗是一种长不大的小型鱼类,江边的渔民认识。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,虽然鱼类书籍上没有记载,但不等于事实上不存在。我曾在卖江鱼地摊上的鲫花里发现一条没见过的鱼,还活着。摊主说,鱼都是昨夜出水的,这条鱼叫铜罗。我买了几条鲫花鱼,这条鱼也一起称了。这条没见过的鱼,体长15厘米,周身呈椭圆形,我在鱼类资料书籍中没有查到文图。
附图:
2017年3月17日拍照
十八子
七星子(学名日本七鳃鳗)、七粒浮子(学名鲟鱼)、青根棒子(学名青鱼)、
草根棒子(学名草鱼)、黑鱼棒子(学名乌鳢)、川丁子 (学名蛇鮈)、白漂子(学名餐条,地方名也叫青鳞子,泛叫白鲦)、
葫芦子(学名黑龙江鳑鲏)、嘎牙子(学名黄颡)、泥了够子(学名泥鳅)、鲫瓜子(学名银鲫,通常也叫鲫鱼)、
鲢子(学名鲢鱼,地方名也叫胖头、白鲢)、鲤子(学名黑龙江鲤,地方名也叫鲤拐子)、红眼睁子(学名赤眼鳟)、黄姑子(学名银鲴)、斑鳟子(学名黑龙江茴鱼)、麦穗子(学名麦穗鱼,地方名也叫小麦穗)、沙咕鲈子(学名葛氏鲈塘鳢,地方名也叫老头鱼、山胖头、还阳鱼),“十八子”计18种。
七十二杂鱼
东北七鳃鳗、鳇鱼、大麻哈鱼、细鳞鱼、乌苏里白鲑(地方名雅巴沙、兔子鱼)、狗鱼、拟赤梢鱼(地方名红尾巴稍)、鱤鱼(地方名干条)、黑龙江马口鱼、湖鱥(地方名柳根池)、拉氏鱥、唇“鱼骨”音hua(地方名重唇、重重)、细体鮈(泛叫船钉子)、东北颌须鮈、兴凯颌须鮈、银色颌须鮈、黑龙江突吻鮈(泛叫船钉子)、东北黑鳍鳈(地方名花媳妇)、东北鰁(地方名老母猪鱼、黑老婆脚、山鲤子)、棒花鱼(地方名爬虎鱼、沙葫芦)、鳅鮀、细鳞斜颌鲴(地方名板黄)、壮体长春鳊、蒙古红鲌(地方名红尾)、松花江翘嘴红鲌(地方名大白鱼)、红鳍鲌(地方名麻连鱼、小白鱼)、贝氏餐(泛叫白漂子)、彩石鲋(也称彩色鳑鲏,泛称葫芦子)、兴凯刺鳑鲏(泛称葫芦子)、大鳍刺鳑鲏(泛称葫芦子)、鳙鱼(地方名花莲,也泛称胖头)、八须拟鳅、花鳅、东北薄鳅(地方名扁担勾)、六须鲶(地方名怀头)、鲶鱼、乌苏里鮠(地方名牛尾巴)、青鮠(个头比黄颡小,泛称嘎牙子)、黄黝鱼(泛称老头鱼,外形和葛氏鲈塘鳢相似,数量极少)、真吻鰕虎(俗称趴地虎)、江鱈(地方名山鲶鱼)、圆尾斗鱼(地方名太平鱼,俗称江兔,没有食用价值),“七十二杂鱼”计42种。
上列有据可查的松花江鱼类品种共计66种,当然一定还有一些没有登记在册的鱼类品种。
我在江边常钓到一种鱼,钓鱼人叫“大眼”,又称“小大眼儿”。小大眼儿”由于个头小,不受人重视。小大眼儿”鱼小嘴大,吞饵动作大,一律黑标;通常身长不超过十厘米,体白近于半透明,有一对黑亮的大眼睛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是常见小型鱼类中的上上品。让人叹息的是,近几年大眼的出水量越来越少,个头也越来越小。在鱼类资料书籍上均没有查到它的文图。
大眼鱼
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时常在江里钓到一种小鱼,头部像泥鳅,体黄色,身上有横条黑斑纹,燕尾、鱼眼下有小硬刺,摘钩时稍不注意就被扎一下,通常不超过一拃,这种鱼死后身体挺直、特别僵硬,我们管它叫花里棒儿。它也没收入在册。后经网络查询,这种鱼学名叫花斑副沙鳅,产在南方。
大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我在松花江南岸钓到一种从没见过的鱼,鱼身长12厘米左右,没有鳞片,身体软,粘液少,体色黑灰泛黄,放在水里从脊背上看十分像船丁子,拿起来从侧面看有些像泥鳅。我一连几天都能遇到这种鱼,最多时钓过几十条。很可惜,当时没有条件拍照,之后一直没遇见这种鱼,鱼类资料书上的文图里也没查到它。
2015年5月17日,我在松花江汊流小河子用蚯蚓钓到一条身长十几厘米长、体表光滑、似乎没有鳞片的不知名小鱼,拍照后放掉
。见下图:
2019年5月3日,我在松花江汊流钓到一条像白鲦的小鱼,脊背比白鲦厚一倍,鳞片也不相同。
出水图
这条鱼的脊背比同等大的餐条厚出一倍(回到家后拍照)
从上面列出的鱼类品种之中可以看出,凡是有俗名的鱼类,基本是生活中常见到的鱼;没有俗名的鱼类,大多数是不常见的、数量不多的鱼。另一个特点就是,凡是外体相近的小型鱼类,人们往往会视为同一品种,例如餐条类、鮈类、鱥类、鳑鲏类,这些鱼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分得清。总体上说,在入册的66种鱼之中,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不超过半数。
参考文献
《黑龙江省的鱼类》一书,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1版发行,共54页,黑龙江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资源增殖室编著。该书通俗、扼要地介绍了黑龙江省水域45种经济鱼类及习见鱼类的生活习性、分布范围及其经济价值。
《黑龙江流域鱼类》一书,共472页,苏联
r.B
尼科尔斯基编著,高岫译,科学出版社1960年8月1版发行。r.B
尼科尔斯基是苏联著名的鱼类学家,以1945——1949年黑龙江鱼类区系考察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,总结了过去对黑龙江流域鱼类的研究而进行编著,写作完成于1953年。该书一共收录了103种鱼,其中分布在松花江62种,详细描述了98种鱼以及每种鱼的所有学名、俗名、形态评述、比较评述、分布、生活习性、生殖情况、体积大小、年龄组成和生长、食性、洄游、该种鱼在黑龙江鱼类生活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等部分。
《黑龙江鱼类》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1版发行,共187页,任慕莲编著。该书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内水域鱼类品种,调查有据的97种,其中分布在松花江水系的有68种(其中的中华细鲫、平尾鮠没有详实资料,应该66种)。
2019-6-7